-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21-05-11 09:14:09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5月8日表示,國家知識產權局堅決反對并且及時打擊惡意商標注冊行為。今年以來,在商標實質審查方面,適用新商標法駁回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商標注冊申請已經超過了1萬件;建立了黑名單制度,把一些惡意注冊行為比較多的申請人納入到黑名單,對相關新的申請嚴加監管,加注涉嫌惡意商標注冊申請人近千人。
實際上, 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在發布的《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規劃(2021-2025年)》,就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重點工作舉措。提出加強商業標志保護,加大對惡意搶注、囤積商標等行為的懲治力度,促進商標申請注冊秩序正常化和規范化。
惡意搶注商標的行為,遭人痛恨和譴責,可一旦注冊成功就將“一本萬利”。即使注冊不成也沒什么損失,畢竟根據現有法規,對“惡意搶注商標”的諸多情形處罰力度有限,即使頂格罰款也僅為10萬元。正因為如此,造成了惡意搶注商標屢禁不止。對此,向惡意搶注亮“法律之劍”已迫在眉睫。
惡意搶注商標,嚴重違背誠實信用原則,擾亂市場秩序,破壞公平正義,更是對知識產權的傷害,必須從嚴懲處。如今,我國對商標申請、使用、管理等,已從原來無序時代逐漸走向符合商標精細化規則的法治化時代,不斷贏得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只有營造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才能使我國的商標水平不斷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惡意搶注商標行為多次被打擊,也多次被曝光甚至駁回,但惡意搶注商標行為依然存在。因此,必須加大處罰力度,包括將惡意注冊商標行為較多的申請人納入黑名單,可以限定惡意搶注者在一定時間內禁止申請商標,甚至可考慮注銷營業資格等,總之,加大懲處惡意搶注商標行為就該動真格,如此才能更好地維護商標擁有者以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相關標簽: 商標轉讓注冊商標注冊費用已注冊商標商標申請費用商標注冊商標注冊服務中國商標注冊商標注冊官網商標注冊程序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