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20-11-08 16:09:31
現在中國發明專利審查員的年度工作量是標準化的,即每年完成80件專利申請案的審查。歷史上,中國專利審查員曾經“超載”。這當然是申請案積壓造成的超載,不過同時也會讓人產生對審查質量的擔憂。張利以釋然的心情講道,現在審查員已經不必再有這種壓力,審查員不是個體戶,他們接受的是公務員法和專利法的培訓,是擔負公務的執法者。公正執法,嚴格依法審查每一件申請案是他們的天職。科學合理的工作量則是實現這一天職的基本保障。
工作量的科學合理并不自然派生優質的審查案件。專利局為提升審查質量,設立了三級質量檢查機構。初級為各個處質檢組,由處長負責;中級為各審查部質檢組,由本部的一名副部長負責;最高一級的專利局質檢組則抽調有經驗的專利審查員組成,是一個正司級的設置。
在2004年4月26日“世界知識產權日”即將到來之際,中國政府公布了《2003年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狀況》白皮書;當時的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王景川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特別強調了2003年專利工作的三大特點:一是三類專利申請在數量上形成三分天下局面,16年來發明專利申請量首次接近實用新型專利申請,2003年發明專利申請較上年增長31.3%,增速遠高于其他兩類。二是8年來發明專利國內申請數量首次超過國外申請。中國自1994年成為《專利合作條約》(PCT)成員國以來,國外發明專利申請劇增,國內發明專利申請相對較少。但2003年發明專利國內申請達5.7萬件,國外申請為4.9萬件。但他同時指出,直到2003年,發明專利國內申請最終得到授權的數量,仍以年11404件而大大低于國外的年25750件,比數懸殊達30.4∶69.6。解讀以上,可有答案:中國專利審查員成功迎接了發明專利迅猛增長的浪潮;中國專利審查員恪守嚴守中立的公務員立場,遵循對所有申請案平等對待的執法者原則。
上一篇:專利審查員的培訓
下一篇:嚴打惡意與欺騙,助力品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