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20-10-14 14:51:06
知識產權訴訟是指在人民法院進行的,涉及知識產權的各種訴訟的總稱,包括知識產權民事訴訟、知識產權行政訴訟和知識產權刑事訴訟。
特點:
以知識產權民事訴訟為例
知識產權侵權訴訟作為民事訴訟的一種,與其他民事訴訟沒有本質的區別,但由于其所保護的對象與有形物權、債權和人身權均有較大不同,因此又具有如下的不同特點:
1、訴訟主體廣泛
在知識產權訴訟中,知識產權權利人、權利受讓人、被許可人以及其他利害關系人都有可能成為訴訟主體。例如某專利權人獲得專利權后將該專利權的部分權利又轉讓給第三人推廣實施,該第三人在不同地域,以不同的許可方式許可他人實施,在提起侵權訴訟時,專利權人、專利權受讓人、被許可人都有可能成為知識產權訴訟的原告。法院在審查起訴時,應仔細審查他們之間的轉讓和許可合同,并應分別情況,確定訴訟主體的資格。
此外,在知識產權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過程中所涉及的法律事實往往是一系列的事件或行為,這一系列的事件或行為,經常會涉及多個與該事件或行為相關聯的主體,成為同一訴訟中的當事人。例如,在知識產權訴訟中,常常會發生多人對某一權利人的知識產權侵權的現象以及多個知識產權人被同一侵權人侵權的現象,如王蒙等六作家訴世紀互聯公司侵犯著作權案以及、袁牧朱心女、袁小牧、袁牧男訴華而實、北京東方影視樂園、山東電影制片廠、成都溫江國威開發總公司侵犯《馬路天使》著作權案。這種訴訟主體范圍的廣泛性是知識產權訴訟的特點之一。
2、訴訟法律關系復雜
在知識產權訴訟中,往往既涉及到財產權利,又涉及到人身權利。侵權訴訟中或出現侵權糾紛和權屬糾紛以及與第三人的合同糾紛并存的情況;或出現因當事人各自擁有不同類型的知識產權而形成權利沖突的情況;或出現因同一違法行為(甚至多個違法行為)而引起的民事侵權責任、民事違約責任甚至行政責任等不同法律責任的情況。這些都使知識產權訴訟的法律關系復雜化。
3、訴訟爭點專業技術性強
知識產權訴訟中,訴訟爭議的焦點有多且專業技術性強的特點。在訴訟案件審理時,一般需要首先確認權利歸屬,或者確定原告是否享有受法律保護的權利以及該權利的范圍;其次,在對被告的侵權行為的認定上,往往需要法官對侵權標的進行技術上和專業上的比較、判斷,這又涉及到工程技術、自然科學甚至文學藝術鑒賞等方面的專業技術知識。如果不具備相關的專業背景,沒有豐富的知識面,就難以真正把握知識產權訴訟的爭點。
4、取證和舉證困難
由于知識產權客體具有無形的特點,加上對侵權行為的判斷又需要專業技術知識。因此,在知識產權訴訟中無論是當事人對侵權事實證據的提供,還是就已提供的證據進行說服,都比證明有形財產侵權要困難得多。而這一現象的出現,使訴訟中在舉證責任的分配上對法官提出更高的要求,法官只有靈活、準確地運用舉證責任的轉移和倒置規則,才能在訴訟中更好地體現公平原則。
另外,由于與有形物權的侵權訴訟不同,知識產權訴訟的舉證范圍較一般侵權訴訟要復雜的多。在知識產權訴訟中,對原告而言,首先要提供受訴法院有管轄權的證據;其次,不僅要證明被告有侵權行為、自己有損害后果以及兩者之間有因果關系,而且要證明自己擁有合法來源的、有效的知識產權,證明自己知識產權的權利范圍。
5、侵權種類和形式多樣
知識產權客體的非物質性,使得知識產權人無法以有形控制的占有形式來排除他人對自己權利的侵害。侵犯知識產權并不表現為侵權人剝奪了權利人的智力成果,而表現為侵權人在無法律依據而又未獲得權利人授權的情況下使用了該智力成果。因此,在知識產權訴訟中侵權形式多為擅自使用、假冒、剽竊等形式。而對不同種類的知識產權,又有不同的侵權形式。例如,我國《商標法》第38條及其《實施細則》第41條共列舉了6種侵犯商標專用權的形式,我國《著作權法》第45、46條共規定了15種侵犯著作權的形式。由于商標權和著作權具有不同的法律特征,這兩類侵權行為的形式雖然都如此之多,但實際卻是完全不同的。
6、賠償數額難以計算
由于知識產權具有無形的特點,其價值往往難以估量。在專利侵權中,對專利和非專利技術成果的實施又需要一定的投資才能完成,在投資未收回的情況下,侵權人往往沒有形成利潤。在商標侵權中,一件侵權商標在侵權人所銷售產品中所占比重的大小,以及在著作權訴訟中,作者所受到的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都是非常難以計算的。
上一篇:知識產權訴訟的取證方法
下一篇:嚴打惡意與欺騙,助力品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