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20-10-13 16:26:11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知識產權的重要主體及市場,利用知識產權進行質押貸款、技術入股、融資租賃等知產融資行為越來越常見,其中在融資前的一個必要環節就是對知識產權進行評估。
什么是知識產權評估?
知識產權是一種智力成果的體現,作為一種無形資產也是有極高的價值。知識產權評估屬于企業資產評估的范疇。就是按照評估目的,選擇適當的方法,依照一定的流程、標準和規范,對知識產權進行預測、估算得出評估,為知識產權所有人或使用人確定其知產價值的經濟行為。
知識產權評估的方法?
根據不同的特性、評估目的及外部市場環境等各方面因素,分析方法的適用性,知識產權評估可采用收益現值法、市場法及成本法三種。
收益現值法:
1、國內及國際較通用的方法,假設企業未來持續經營,通過估算知識產權經濟壽命期內的合理預期收益,參照折現率折算,確定其價值。注重專利實施效果與未來收益,兼顧發明人和受讓人的合法權益,是知產評估的首選方法。
需滿足三個基本要素:
1.專利產品預期收益額:可以采用凈利潤、凈現金流等,參照不同評估目的選取不同計算口徑。未來收益預測包括有產品未來市場份額、產品生命周期變化、企業配套能力、潛在專利實施的可行性報告、商業發展計劃等,對上述相關數據做出分析和判斷。
2.折現率:要考慮無風險報酬率、投資回報率、通貨膨脹等因素,既要與所選收益額計算口徑匹配,還要體現資產的收益風險。
3.可預測的收益期限:根據技術領域專利平均更新速度、先進程度、成熟程度、壟斷程度、保護年限等合理確定專利的剩余經濟壽命。
市場法:
2、利用市場上同樣或類似的知識產權近期交易價格,經過直接比較或類比分析來估測專利價值的評估方法。
運用已被市場檢驗了的結論來評估,相關交易方較為接受,市場法是最為直接的評估方法。但是,由于我國現階段還遠未形成成熟完善的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市場上可尋找到的類似交易案例少之又少,因素修正較困難,因此現階段很少采用市場法進行評估。
成本法:
3、估測知識產權的重置成本,即該資產的現行再取得成本,包括有:材料費、設備費、加工費、咨詢費等合理費用,必要資金成本與合理利潤等。再扣除功能性、經濟性貶值因素得出的評估價值。
由于投入成本與專利自身價值的弱對應性,往往研發專利的成本并不能真實反映專利市場價值。例如:回形針的發明,源于發明者的靈機一動,但它所產生的效用和價值近幾十年來有目共睹,價值不菲。如果采用成本法進行評估,評估出的價值可能不合理,因此會謹慎選用。
下一篇:嚴打惡意與欺騙,助力品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