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20-09-17 16:15:08
開始前先讓我們做一件事兒,數數當今世界知名超豪華汽車品牌。勞斯萊斯、賓利,或許你也可以把阿斯頓·馬丁和瑪莎拉蒂這樣的品牌算在內...此外呢?如果清單就此結束,那我們忽略的絕不僅僅是一個曾經的超豪華品牌,而是促進世界汽車工業發展的重要環節。作為內燃機汽車誕生發展的重要參與者,邁巴赫是個不該被遺忘的名字,由此而來的汽車品牌則更是任誰都無法忽略的璀璨明珠,如果不是戰爭毀了它,今天邁巴赫或許將是這份清單上的第一個名字。本文我們就來聊聊生于20世紀初,消失于2013年的超豪華汽車品牌邁巴赫,了解這個邁巴赫商標百年品牌歷史背后的榮耀與辛酸。
說到邁巴赫品牌就不得不提及它的創始人,與戈特利布·戴姆勒、卡爾·本茨共同開啟內燃機汽車歷史的威廉·邁巴赫,與前面兩位大佬級人物一樣,他的名字同樣被永遠載入了史冊。毫無疑問,威廉·邁巴赫對該品牌有著深遠意義,我們的文章也將從他開始講起。
1846-1869年 早年間的Wilhelm Maybach(威廉·邁巴赫)
1846年,威廉·邁巴赫出生在位于德國西南部海爾布隆市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父親是個木匠,母親則是沒有工作的全職太太。這個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養育著包括威廉在內的四個孩子,八歲那年,威廉·邁巴赫跟隨全家從海爾布隆搬遷到了斯圖加特市附近的洛溫斯坦,準備開始他的學生時代。
然而不幸卻突然降臨在年幼的威廉·邁巴赫身上,10歲那年,邁巴赫的母親路易斯因病去世,此后父親的身體同樣每況愈下,3年后同樣撒手人寰,留下幾個哥哥和年僅13歲的威廉·邁巴赫。為了幫助威廉得到繼續上學的機會,他的親戚將邁巴赫情況刊登在一份名為“斯圖加特Anzeiger”的報紙上,隨后位于羅伊特林根縣的慈善機構接收了威廉·邁巴赫,并資助他繼續完成學業。
很快這家慈善機構創始人古斯塔夫·沃納便發現了邁巴赫對于機械技術及數字方面的特殊興趣、天賦,并努力讓他進入在讀學校的工程研討會。1861年,15歲的威廉·邁巴赫便決心將工業設計作為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在進行工業設計方面研究的同時,邁巴赫在位于羅伊特林根的高等中學完成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的學習。
4年之后,年僅19歲的威廉·邁巴赫已經是一名合格的固定蒸汽輪機設計師。憑借自己在繪畫、設計方面的過人天賦,威廉·邁巴赫迅速引起了當時任車間主任,戈特利布·戴姆勒的注意,此后戴姆勒便將邁巴赫作為自己的主要助手,全心全意的進行培養。19歲的邁巴赫與31歲的戴姆勒就是從那時開始走到了一起,并在不經意間改變了世界。
1869-1890年 從制圖員到戴姆勒的“左右手”
23歲那年,威廉·邁巴赫受戴姆勒邀請加入了位于卡爾斯魯厄的Maschinenbau-Gesellschaft重型機械、汽車制造公司,擔任制圖員。在這家公司工作的幾年中,邁巴赫度過了無數個研討新發動機及木材、金屬加工機械設計的漫長夜晚,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1872年,邁巴赫跟隨戴姆勒轉戰至位于科隆的Deutz-AG-Gasmotorenfabrik公司,這家制造固定式蒸汽輪機的廠商此后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蒸汽機制造商之一。當時這家公司股東之一,40歲的尼古拉斯·奧托正專注于與戴姆勒合作開發全新發動機,邁巴赫的到來讓奧托非常欣喜,很快他便以設計室主管的職位進入這家公司工作,而邁巴赫的到來也的確為這家公司注入了活力與創造力。
1876年,尼古拉斯·奧托提出了一款采用“奧托循環”技術的發動機并申請了技術專利。簡單來說這臺發動機就是擁有進氣、壓縮、動力供給、排氣的簡易四沖程循環燃氣內燃機,不過奧托的這項專利在此后被人挑戰并推翻了。同樣是在1876年,邁巴赫被公司派駐到費城,并且在當年的世界博覽會上展示了最新研發的Deutz品牌發動機。
其實早在邁巴赫參加世博會之前,公司便已經決定將這款全新發動機投入量產,然而在展示期間邁巴赫發現了發動機的部分設計缺陷,次年回到科隆后,威廉·邁巴赫開始對現有的四沖程發動機進行符合量產要求的改進。在公司擔任設計主管期間,邁巴赫還解決了自己的終身大事,1878年邁巴赫與德國姑娘Bertha Wilhelmine Habermaas結婚,這位漂亮小姐家里掌控著毛爾布隆當地郵局,除去良好的家庭條件,這位姑娘還有一個特殊身份——戴姆勒妻子的好友,兩位年輕人結婚后,邁巴赫與戴姆勒二人的關系無形中變得更加親近,二者命運也緊緊的連在了一起。
1879年7月6日,威廉·邁巴赫的第一個孩子卡爾·邁巴赫出生,當年這個家庭一定不會想到,大兒子卡爾在此后邁巴赫品牌的建立與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徹底繼承了威廉·邁巴赫的衣缽。關于卡爾·邁巴赫的事跡文章后面會提到,現在讓我們把目光繼續對準1879年,大兒子的降生讓威廉·邁巴赫更加積極努力的工作,然而此時公司的兩位大佬戴姆勒和奧托卻在產品研發環節產生了嚴重分歧。
1882年,戴姆勒帶著公司作為專利賠償給金給予他的十一萬兩千goldmarks(金馬克,1873-1914年德國流通的一種貨幣)奮然離開Deutz-AG公司,隨后邁巴赫在同年10月追隨戴姆勒迅速離開,兩人在距離Deutz并不算遠的Cannstatt(康斯塔特)成立了新公司,新公司辦公地點是戴姆勒花75000金馬克買下的一處房產,他們在房屋側面加蓋了一排具有避暑功能的玻璃屋,這排玻璃屋則成為當時戴姆勒與邁巴赫研制發動機的臨時車間。
臨時車間有了,兩人開始在這間并不算大的玻璃屋里擺弄各種器材、設備,一天兩天還好說,時間一長這種活動便招致了不明真相鄰居的猜測,他們懷疑戴姆勒和邁巴赫在自家玻璃屋內制假販假,以此來謀取不正當利益。后來甚至還有鄰居報警舉報他們,不過警察的突擊檢查只找到了幾臺尚未完工的汽車發動機,除此之外他們一無所獲。
2跌宕起伏中奠定汽車基礎
本來用的就是極其簡陋的臨時玻璃車間,還三天兩頭會有鄰居、警察“光顧”,可見當時戴姆勒和邁巴赫的研發環境并不理想。不過即便如此,他們還是在1885年年底研發成功了第一臺內燃機發動機,這臺風冷發動機采用單缸設計、大型鑄鐵飛輪,并用凸輪軸控制高速狀態下的排氣閥門。
與此同時,這臺發動機還第一次采用了化油器技術,它將蒸發的汽油與空氣進行混合,更高效率的完成動力供給,在當時蒸汽發動機普遍轉速只有120-180rpm的時代,這臺內燃機發動機最高轉速可達600rpm。當年這臺汽油發動機排量100cc,最大輸出功率1馬力,盡管只有區區1馬力,但它仍在后來被人們稱為世界上所有汽油發動機的先驅。
1885年11月,戴姆勒將一臺體積較小版本的發動機安裝在木制自行車上,由此創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簡易摩托車,當時正是邁巴赫騎著這臺車進行了一次從Cannstatt到斯圖加特的3公里旅行。據說騎行中這臺車能夠達到的最高時速為12km/h,摩托車所到之處立即引起了人們的強烈關注,很快這臺裝有單缸汽油發動機的自行車便人盡皆知,后來人們給它起了很多有意思的名字,其中最官方、流傳最廣泛的要數Reitwagen,單看字面意思你很難將它與摩托車聯系在一起,有了解這個名字背后故事的朋友不妨一起聊聊。
次年3月8日,戴姆勒和邁巴赫又將發動機裝在了一臺馬車身上,并且自豪的告訴鄰居這是他們送給戴姆勒太太的生日禮物。為了讓這份生日大禮顯得更加與眾不同,邁巴赫親自動手打造了一臺最大輸出功率1.5馬力的“Grandfather Clock”發動機,并且在車輪間安裝皮帶進行轉動,經過測試這臺車的最高時速可達15km/h。對于戴姆勒太太而言,能在生日之際獲得這樣一份特殊的禮物是開心且值得驕傲的,然而對于整個世界汽車史來說,這臺以馬車為基礎構建的汽車無疑有著更加重大的含義。
我們都知道,1886年卡爾·本茨憑借三輪馬車“奔馳一號”拿到了內燃機汽車的第一張準生證,戴姆勒與邁巴赫生產的這臺四輪車與卡爾·本茨的三輪馬車幾乎同時研發成功,然而歷史往往就是這樣,拿到汽車“準生證”的奔馳一號成為內燃機汽車鼻祖,被無數人所熟知,而幾乎同時期開發,且更趨近于近現代汽車的這款車型卻鮮有人知曉。
內燃機汽車誕生了,52歲的戴姆勒與40歲的邁巴赫在事業上更加大踏步的前進,此后他們將現有發動機產品進行多種適合不同市場環境的改造。1887年,他們將內燃機安裝在一條4.5米長的小船上,并取得了6節的航行速度(約11公里/小時),測試成功后,戴姆勒二人迅速將這條摩托艇注冊為自己的技術專利,拿到專利后,戴姆勒與邁巴赫開始生產摩托艇,或是為造船廠提供發動機技術,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期,生產摩托艇一直都是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
陸地、海上交通工具搞定后,戴姆勒與邁巴赫又將目光瞄準了天空。1888年10月,由戴姆勒二人設計制造的飛艇成功飛越Seelberg上空,此后為飛艇生產發動機同樣成為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之一。從1887年開始,邁巴赫便陸續將他們所獲得專利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1889年邁巴赫還代表公司參加了當年轟動一時的巴黎博覽會,讓所有人都認識了這家德國發動機制造公司。
從1887年開始,邁巴赫二人的公司開始大量生產小型摩托艇,憑借著相當不錯的銷售狀況,戴姆勒和邁巴赫手里積累了部分原始資金,同年6月,戴姆勒花費30200金馬克在Seelberg山上買下了大約3000平米土地,用作新發動機車間的建設。這3000平米廠房與后來招募的23名工人成為當年戴姆勒邁巴赫公司生產運營的基礎。
良好的研發環境徹底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1889年,戴姆勒、邁巴赫與他們的團隊一起從零開始,由內而外完全自主的研發設計出一臺搭載汽油發動機的四輪汽車,并于1889年10月的巴黎世博會上將這臺車展示給了全世界人民。從那以后,“戴姆勒發動機”便成了幾乎人盡皆知的品牌標簽。而邁巴赫則始終扮演著“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左右手角色。
1890-1907年 “與魔鬼的交易”
時間跳轉至19世紀的最后十年,戴姆勒的公司在業務渠道方面遇到了瓶頸,缺乏資金的他們無法利用現有的專利技術與知名度賺到更多的錢。正當戴姆勒與邁巴赫一籌莫展之際,資本家Max von Duttenhofer和軍火制造商William Lorenz為他們提供了豐厚的資金支持,這家公司也因這兩位幕后金主的支持而實力倍增。
1890年,成功獲得財團支持的戴姆勒與邁巴赫成立了戴姆勒汽車公司(Daimler Motoren Gesellschaft,簡稱DMG),主要業務便是為海、陸、空運輸工具提供小型快速內燃機,戴姆勒出任公司總經理,邁巴赫則是首席設計師。技術有了、資金問題也得到了解決,一切的一切都顯得如此美好、也如此順理成章,似乎戴姆勒與邁巴赫的奮斗之路至此便可以宣告勝利了。然而,正是這次資本注入幾乎毀了戴姆勒與邁巴赫苦心經營多年的公司,一些言辭尖銳的德國歷史學家甚至將這次資本重組稱為“與魔鬼的協議”。
事情的轉折點出現在財團注資公司后不久,1890年11月28日,投資者Duttenhofer與Lorenz試圖依照自己的意愿對戴姆勒汽車公司進行新一輪重組,他們希望DMG繼續擴大發動機銷售范圍,爭取做到“從莫斯科到紐約都有戴姆勒發動機的影子”,并且認為公司應該將絕大部分精力應用在發動機的開發與應用上,而并非整車制造,他們始終相信生產整車是無法盈利的“蠢事”。 除此之外,這些對發動機、整車生產一竅不通的門外漢還極力堅持將DMG于Deutz-AG進行合并,他們堅信兩家公司合并后一定能創造出更高的價值,讓他們賺到更多的錢。
正是由于這些“外行金主”對公司經營方法的過度干涉,讓DMG內部迅速變得混亂不堪。對于當初因巨大分歧而離開Deutz,自立門戶的戴姆勒來說,兩家公司的合并無疑讓他感到極為不快,除此之外戴姆勒和邁巴赫還公開表示反對投資方Duttenhofer、Lorenz兩位大佬對于“不生產整車”的計劃,他們認為公司目前最應該做的便是迅速向整車生產方面轉型。然而公開反對投資方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兩位資本家可不像電影里演的那么有涵養,很快公司大多數股東便拒絕邁巴赫成為董事會成員,完全剝奪了邁巴赫在公司的管理權。
3威廉·邁巴赫在DMG的最后幾年
1891年2月,心灰意冷的邁巴赫離開DMG,開始在自己家中繼續他的設計。1892年年底,邁巴赫在赫爾曼酒店宴會廳和花園內重起爐灶,開起了一家發動機整機及零配件商店,當時它總共雇傭了17名工人,由于資金實在有限,其中5名工人的工資還是由戴姆勒負責支付的。
邁巴赫離開公司后,戴姆勒發現自己的身體情況正在逐年變差,并不能像以前那樣在研發設計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他開始逐漸退居幕后,并開始培養自己的兒子保羅·戴姆勒。1894年,邁巴赫與保羅·戴姆勒一起完成了第三款發動機的研發設計,這臺發動機的出現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轟動,它創造性的采用了直列四缸設計,缸體均為鑄造,并使用了邁巴赫在1893年剛剛獲得的化油器專利技術。不夸張的說,19世紀末期世界范圍內幾乎所有優秀汽車身上都少不了這臺出自邁巴赫的直列四缸發動機。
1893年,戴姆勒同樣被迫離開了自己辛苦經營多年的DMG,戴姆勒汽車公司的聲譽也因戴姆勒的離去而受到了傷害。就在邁巴赫研發出自己第三款發動機的同時,一位名叫Frederick Simms的英國實業家以35萬馬克入主公司大部分股權,穩定住了公司混亂的財政局面。掌握公司股權后,Frederick Simms立刻宣布繼續聘用戴姆勒作為公司實際管理者,邁巴赫也繼續回到公司擔任首席工程師,與此同時,邁巴赫還獲得了相當于30000金馬克的公司股權。
在隨后的日子里,邁巴赫又研發出了一套具有革命性的發動機冷卻系統,包括管式散熱風扇與蜂窩狀散熱器,為內燃機繼續向更高效率、更大功率發展奠定了基礎。然而在此期間邁巴赫卻承受了來自家庭的巨大壓力,他的二兒子阿道夫·邁巴赫患上了嚴重的精神分裂癥,醫生判斷他只能在精神病院度過余生,而邁巴赫的多年好友,同樣有著“世界汽車之父”名頭的戈特利布·戴姆勒也于1900年死于心臟病,離開了他終生奮斗的汽車事業。
家里的種種變故并沒能改變邁巴赫對于造車的激情,邁巴赫在1900年4月至10月這半年時間內設計出了一款在當時看來非常前衛、大膽的汽車,這臺全新設計的汽車原本打算應用于汽車賽事,后來經過商討后還是決定將其投入民用,由于擁有35馬力的最大功率,后期它的名字被確定為“梅賽德斯 35 HP”。
1901年,第一臺梅賽德斯 35 HP正式下線,在當時看來,這臺車無論造型還是動力相較此前生產的汽車都有了質的飛躍,軸距加長為史無前例的2345mm,車身寬度1345mm,方向盤設置在右側,整車優雅的造型引領了當時汽車的設計風潮,有人說這臺梅賽德斯 35 HP就是現代汽車的象征。當時除去采用雙排座椅的加長版本,還有單排雙座的短軸車型。
動力方面,這臺車搭載了一臺6.0L直列四缸發動機,最大功率35馬力/950rpm,最高時速可達75km/h,這樣的動力數據在當時看來絕對令人驚訝。也正是從那時開始,邁巴赫、保羅·戴姆勒與卡爾·本茨建立了聯系。
梅賽德斯 35 HP的出現讓更多人認識了邁巴赫,奧地利著名商人、賽車手Emil Jellinek就曾經對邁巴赫大加贊賞,并表示將出資55萬金馬克買下36臺梅賽德斯 35 HP,但前提是邁巴赫需要為他設計出一款動力更強、操控更好的賽用汽車。不到一年時間,邁巴赫便滿足了奧地利商人的要求,他設計的賽車在許多賽事上均取得佳績,欣喜的奧地利人建議他們用自己10歲女兒的名字作為以后每臺車名字的前綴,邁巴赫、保羅·戴姆勒等人則欣然同意,由此,DMG生產的每一臺汽車便都以“梅賽德斯”來命名。
得到諸如埃米爾這樣大批社會名流的支持后,DMG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加,汽車銷量更是逐年增長,面對著暴漲的用戶需求,DMG開始迅速擴大企業規模,增加員工數量。1902年,DMG公司正式將“Mercedes”注冊為旗下商標。同年,一把大火幾乎將DMG公司完全燒毀,此后公司搬遷到斯圖加特的Untertürkheim繼續從事生產。
在此后的幾年中,邁巴赫和他的團隊研發出了更高效、動力更強的發動機及整車產品,其中1903-04年研發成功的71馬力直列六缸發動機與1906年推出的122馬力賽用高性能發動機可以算作是這一時期邁巴赫在DMG公司的代表作。此后由于公司內部人事原因,邁巴赫不得不于1907年再次離開DMG公司,這次邁巴赫走的很徹底,DMG公司則推舉保羅·戴姆勒替代邁巴赫首席設計師的位置。同年,邁巴赫被德國工程師協會公認為榮譽會員。
4一戰促使邁巴赫轉型造車
1908-1919年 一戰催生的豪華汽車品牌
離開DMG公司后,年過6旬的邁巴赫并沒有回家養老,依然在發動機領域做著自己的貢獻。之前我們曾提到,早在1900年邁巴赫便曾經接觸過齊柏林飛艇,當時他和Ferdinand von Zeppelin一同研究改善齊柏林飛艇發動機的方案。當時邁巴赫為費迪南德提供了一批基于他的大兒子卡爾·邁巴赫設計的150馬力發動機。
1908年,當時齊柏林飛艇已經更新至LZ3及LZ4代產品,正當公司試圖將這兩代產品出售給政府的時候,一架使用LZ4發動機的飛艇突然在飛行中發生意外,情急之下駕駛員試圖通過發動機牽引力進行緊急著陸,但并沒有成功,當時這臺飛艇上的發動機沒有任何反應。事故發生后,Luftschiffbau Zeppelin GmbH(齊柏林飛艇制造公司)決心徹底改造自己的發動機產品,他們的最佳人選便是剛剛離開DMG的邁巴赫父子。
邁巴赫對齊柏林飛艇公司的邀請同樣表示很感興趣,不過由于當時仍處在和DMG公司的訴訟糾紛中,直到1909年3月,邁巴赫才得以重獲“自由”,加入齊柏林飛艇公司。在合作關系方面,齊柏林表現出了極大的誠意,邁巴赫此次加盟并不是以“被聘用”的形式,齊柏林公司給了邁巴赫更大的靈活度,他們以邁巴赫父子為主導,在齊柏林飛艇公司旗下注冊了一家專門進行發動機研發生產的子公司。加入公司后,邁巴赫有意讓兒子卡爾·邁巴赫擔任技術總監,自己則擔任技術助理一職(類似于技術顧問)。父子二人加入公司后很快便交出了一臺最高時速可達72km/h新型發動機。
由于有著極高的獨立性與自由度,邁巴赫此后將公司搬遷到小鎮弗里德里希斯哈芬,并將其命名為Luftfahrzeug-Motoren-GmbH,邁巴赫父子擁有該公司20%的股份,除去占有股份最多的母公司,邁巴赫父子是這家公司的最大股東。1912年,這家公司再次更名為Maybach-Motorenbau GmbH (Maybach Engine Construction Company邁巴赫發動機制造公司),這也是邁巴赫人生中第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生產發動機成名的邁巴赫可以說是“趕對了時候”,戰爭需要大量軍事器材、裝備,對各種類型發動機需求更是空前高漲。1916年,邁巴赫發動機公司開發出了一款最大可輸出160馬力的飛機發動機,推出當年就賣出去2000多臺,其中大部分都是軍隊或政府采購,也正是因此,邁巴赫在一戰期間積累了足夠的資本。
一戰結束后,協約國與同盟國在巴黎凡爾賽宮簽署了《凡爾賽條約》,這份旨在懲罰、削弱德國的條約中明確表示禁止在德國生產飛艇這樣的交通工具。這個規定無疑斷了邁巴赫的財路,此后他們開始轉向為海上及鐵路運輸工具提供高效率柴油發動機,以及為家用汽車提供汽油發動機,不過此時的邁巴赫還沒有生產整車的決心。
然而戰后德國的市場狀況讓邁巴赫下定了制造整車的決心,出于成本考慮,德國本土汽車廠商不約而同的選擇自己生產發動機,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將買來的發動機總成與車身進行組裝。只有來自荷蘭的世爵汽車公司有興趣引進邁巴赫發動機,然而在簽訂合同前世爵公司卻提出了一連串令人無法接受的條件,面對著各種不平等條件,邁巴赫果斷選擇拒絕與世爵公司合作,決心自己建立完整的汽車生產線,生產自己品牌的汽車。
與此同時,已經成熟的卡爾·邁巴赫逐漸開始繼承父親的衣缽,1919年,卡爾·邁巴赫在戴姆勒汽車底盤基礎上開發出了一臺搭載直列六缸發動機的概念車,最大功率46馬力。這臺名為W1的概念車雖然最終并未投入量產,卻開啟了邁巴赫品牌生產汽車的歷史,也為后來的邁巴赫W3提供了技術基礎。
很快邁巴赫新建成的廠房里便開始生產名為W3的家用轎車,這臺車早在設計之初便確定了自身高端、豪華的產品定位。1921年柏林汽車博覽會上,邁巴赫發動機公司向所有人展示了這臺汽車,它擁有一臺直列六缸發動機、四輪剎車系統以及一套重新構建的傳動系統,經過測試,這臺W3的最大輸出功率為71馬力,最高時速可達105km/h。由于W3推出后頗受高端消費者歡迎,因此從它誕生開始一直生產到了1928年,總計生產銷售300余臺,成為那個時代最暢銷的邁巴赫汽車。
下一篇:嚴打惡意與欺騙,助力品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