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19-04-01 10:59:42
近日,兩家“國美”——國美控股集團旗下國美在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與國美酒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因“國美”商標的權屬問題展開了激烈交鋒,吸引著知識產權界乃至全社會人士的關注。
2016年6月,國美酒業將國美在線訴至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指控國美在線侵犯了其所擁有的“國美”商標權。消息傳出,輿論嘩然:原來所謂“國美酒”,與人們所熟知的老牌家電連鎖企業“國美電器”并無任何瓜葛!
然而,國美酒業并未服軟,2016年,國美酒業公司向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稱其經許可取得了第33類酒類商品上“國美GUOMEI”商標使用權,并進而對國美電器旗下國美在線公司在其經營的網站上使用了“國美酒窖”字樣提出異議。
顯然,在國美酒業看來,既然已經取得了商標使用權,就不存在侵權的問題。或者,也正基于此,國美酒業進行了大量的宣傳,與國美電器的競爭對手京東在環球時報上發出了聯名廣告,這則廣告赫然寫著:京東自營,國美好酒。這場品牌之爭的競爭由此升級。
盡管在國美方面看來,“國美酒業存在搶注國美商標的惡意”,但是,到底該如何判斷搶注者的善意或惡意?馳名商標是否可以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抗衡類似的搶注行為?
即將于2018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于“市場混淆行為”的界定,是否可以對類似的現象進行規制?尤其是在企業跨品類跨行業經營越來越普遍的今天,當年忽視防御商標注冊的企業到底該堅持或推進怎樣的品牌戰略,以適應企業面向未來的發展模式?
2003年,正是國美將店鋪開到全國各地的鼎盛時期,國美率先實現名稱、價格、服務、形象、供貨“五個統一”,由此開創了中國家電零售連鎖模式的先河,也創下了年開店384家,成功率在90%以上的記錄。
此時的國美與各關聯企業的銷售總額已達285.9億,已經成為中國家電零售行業名副其實的龍頭企業,位居中國連鎖百強第3名。然而,也就是這一年,國美商標在其它品類上遭遇搶注。
2003年05月,趙秀蘭在酒上注冊了國美商標。記者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查詢顯示:趙秀蘭為商標代理機構北京安達聯信商標代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不過,據可查詢的信息顯示,趙秀蘭并沒有經營酒類的生意,反而是在2003年7月29日注冊成立了北京安達聯信商標代理有限公司。從公司主頁宣傳的信息來看,“北京安達聯信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是經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準、國家商標局備案認可,匯集商標、專利、版權和法律方面的服務,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綜合化的服務。”
不過,據可查詢的信息顯示,趙秀蘭并沒有經營酒類的生意,反而是在2003年7月29日注冊成立了北京安達聯信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從公司主頁宣傳的信息來看,“北京安達聯信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是經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準、國家商標局備案認可,匯集商標、專利、版權和法律方面的服務,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綜合化的服務。”
在知識產權尤其是專利權領域,人們熟知一種被稱作“專利蟑螂”的機構,這些機構沒有實體的生產,而是通過搶注、從他人處購買專利,然后專門通過專利訴訟賺取巨額和解金或者賠償款。而在商標領域,搶注老字號商標也一度帶來維權難題。
很難判斷,當年的趙秀蘭是因為何種原因注冊了國美的商標,是因為專業人士特有的市場嗅覺,還是確確實實有經營酒企業的計劃不得而知。
從國美電器角度來看,雖然失于防御商標的注冊,但也很快意識到了問題。2004年12月,北京國美電器有限公司提出異議申請。然而,令國美電器方面倍感遺憾的是,這一異議申請并未獲得商標局的支持。
近年來,隨著我國商標注冊申請量的急劇增長,商標惡意搶注、“傍名牌”等亂象頻發,許多名稱高度近似甚至完全相同的商標擠入市場,一時令消費者眼花繚亂,不知誰是李逵、誰是“李鬼”。
一些擁有知名品牌的大企、強企多年苦心經營的品牌便可能轉眼變作他人名下的商標,這讓許多企業經營者不免有“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嘆。顯然,國美電器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對于這些“傍名牌”的行為,都在傳遞著同一個明確的信號:今后,任何好“掠人之美”的商標惡意搶注者,都必將面臨無處遁形的處境。
當然,拋開對抗性的視角,小典君更希望市場中的所有主體,都能加強自身的創新意識與規則意識,在各種經濟活動中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杜絕“傍名牌”走捷徑的想法。
或許,唯有拋開搶注商標的那份“惡意”,以誠待人、待己,此“國美”與彼“國美”方能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