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19-01-19 10:16:13
政府或者代表政府的組織參與,甚至主導著名商標、名牌的評選,實際上就是將政府的公信力出借給特定企業,是公權力的越位。
據媒體報道,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近日表示,對于過去評名牌、評著名商標的政府行為2019年將一律取消。“在政府的企業信用公示系統上只有黑榜,只要違規了,處處受限。企業做得好,消費者的口碑就是你最好的紅榜。”
取消政府行為的商標、名牌評選,無疑是一次鮮明的公私信用分離,這將有助于把政府負面清單管理理念落實到具體的細節中。
眾所周知,商標和企業的著名品牌,是一種商業信用,需要企業在市場中爭取而來。確切地說,一家公司的商品和服務好不好,是由市場說了算,是消費者對其信任評價的匯聚結果。政府或者代表政府的組織參與,甚至主導著名商標、名牌的評選,實際上就是將政府的公信力出借給特定企業,是公權力的越位,其后果就是政府為企業的市場信用背書。
實際上,政府為公司信用背書很可能帶來極其負面的影響。“三聚氰胺事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這種案例其實不少,不僅損害了企業信譽,也損害了政府公權力形象,畢竟這些品牌的獲評就有政府行為。
因而,政府不再參與評價企業的商品和服務水平,政府和市場主體的信用得到有效明確,是政府充分尊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重要體現。這將有助于政府的公正執法,以及市場的公平、透明、競爭。這也有助于政府理直氣壯地將一些企業黑榜公示出來,在真正意義上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
事實上,要保障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轉就是要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十九大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寫入黨章,就是基于這點。現代政府治理就是要讓政府致力于公共外部性的治理,即為維護經濟社會健康發展,而向市場提供防護型保障體系和透明性擔保體系等公共服務,為市場主體和社會主體進行公平、透明和公正的市場競爭提供有效保障,進而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
因此,真正禁止政府行為參與到著名商標、名牌評選之中,要給市場穩定的預期,還得有更具體的規定、有效的程序保障。如果缺乏“正確地做事”的程序保障,對政府的越位行為就難起到實質性的規范效用。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取消政府主導的著名商標、名牌評選,是基于負面清單管理的“放管服”改革的具體落實,是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的積極舉措。讓市場的歸市場,這也是其最根本的旨歸所在。
相關標簽: 著名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