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俠小說。”金庸的離開,宣告一個時代結束了,但是他給這個世界留下了無窮的精神食糧、寶貴財富。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1955年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家,并在同年首次以“金庸”為筆名擬寫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到1972年完成《鹿鼎記》后封筆。金庸總共寫了15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編織了一個又一個瑰麗奇幻的夢想,為武俠小說史乃至中國通俗文學史翻開了一個新的篇章。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一句渾然天成的七言詩句概括了金庸的14部經典:
飛—《飛狐外傳》(1960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天—《天龍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傳》(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說的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后的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年)(封筆之作)韋小寶七個老婆:沐劍屏、方怡、建寧公主、曾柔、蘇荃、雙兒、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第一部小說
神—《神雕俠侶》(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說讀者稱為“情的贊美”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后的短篇小說
今日,我們懷念金庸,更懷念他推動了中國版權事業的極大發展。
金庸對版權的維權之路,屬2013年最為轟動。金庸作品的版權,全權委托的機構為自己的著作出版方——香港的明河出版社。在游戲領域,金庸的版權授權包括PC網絡游戲的改編權和手機游戲的改編權。處于市場競爭以及各自商業利益的考量,在取得金庸作品移動游戲改編權的同時,購買方不得不積極主動地負擔了國內打擊侵權行為的責任。
2013年,金庸聯合完美世界和暢游兩家公司,在半年內成功讓一百款侵權手游下架。從此國內手游野蠻生長、侵權、盜版之亂象,很大程度上得以肅清。同時,金庸一方通過“渠道”向手游開發商施壓的方式也成為了維權領域的經典操作。
在版權保護方面,2015年金庸訴江南案,作為“中國同人作品第一案”,為原本處于版權灰暗地帶的同人作品劃清了法律界限。
在金庸訴江南案之前,就著作權侵權來說,同人作品在國內的侵權案例并不是很多,也并沒有形成統一的審判思路。而此案確立了同人作品侵權案的判決邊界,即“同人不侵權,商業化侵權”。
在網絡文學作品侵權行為甚囂塵上之時,金庸的身體力行,敲山震虎,讓人們意識到容忍并不是沒有底線。
目前,金庸小說已經衍生出超過40部電影,超過70部電視劇。電視劇方面,已經有《神雕俠侶》10部,《射雕英雄傳》、《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鹿鼎記》、《書劍恩仇錄》各8部,《天龍八部》、《雪山飛狐》各6部,5部《碧血劍》、4部《俠客行》。電影方面,金庸作品成就了很多導演,比如王家衛的《東邪西毒》,劉鎮偉的《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徐克的《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金庸IP還在源源不斷地翻拍、改編中。徐克開拍《神雕俠侶三部曲》,周顯揚導演《射雕英雄傳》、于榮光導演《天龍八部》,已分別計劃在2019年、2020年上映。
當然,金庸先生的對于版權的貢獻和成就不止這些,金庸給中國版權、知識產權保護樹立了榜樣,堪稱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