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18-10-17 09:59:18
“長城”在國內算是家喻戶曉的品牌了,但同時也是最分裂的品牌。幾乎各行各業都能找到冠“長城”牌的商品,例如長城汽車、長城葡萄酒、長城計算機等等,除了名稱相同之外,彼此之間沒有任何關連。而葡萄酒行業的“長城”品牌則更為混亂,甚至出現兩家企業同時使用的情況!
最早使用,并打響“長城”品牌的是河南民權縣的“民權葡萄酒廠”,憑借黃河故道獨特的地理位置,當地的葡萄種植頗具規模。鼎盛時期,種植面積甚至超過了新疆吐魯番。1963年,為響應國家出口創匯號召,“民權葡萄酒廠”委托天津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將葡萄酒出口至社會主義陣營國家。
作為出口的產品,首先必須有個響亮的品牌。天津方面認為,“民權”的來頭太小,在國外壓根沒人曉得。于是由天津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代為注冊“長城”品牌,作為葡萄酒的商標。品牌的使用者和所有者不是同一人,這為后來的商標之爭埋下隱患。當時國內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生產資料公有制,作為無形資產的商標也不例外。全國一盤棋,大家都在體制內,這商標在你天津和在我民權沒啥區別,都是為人民服務,沒必要分得那么清。
1983年,天津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的上級,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中糧的前身)接管了位于張家口懷來縣沙城的國家葡萄酒科研基地(即后來的桑干酒莊),并順手辦了個葡萄酒廠(就是現在的中國長城葡萄酒公司)。剛辦的廠,縱使有技術優勢,可是市場又在何方?當時“張裕”和“民權葡萄酒廠”是國內兩大葡萄酒企業,同為國家大二型企業,牢牢占據著葡萄酒市場。同年,商標法頒布。
很快中糧就扭轉了市場局面,因為大名鼎鼎的“長城”品牌的所有者,是自己的下屬公司天津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很快中糧就得到了使用“長城”品牌的授權,造成了兩家企業同時使用一個品牌,互相爭鳴的局面。中糧仿佛在向世人訴說:我的酒廠就在長城腳下呢!“長城”品牌我用得理所當然。可事實上,“民權葡萄酒廠”從1963年就開始使用“長城”商標,并將其打造成與“張裕”齊名的品牌。
1989年,天津方面要求“民權葡萄酒廠”每年支付一定數額的商標使用費。這也難怪,“利改稅”實施也有些年頭了,國企也要講效益嘛!雖然同是體制內的兄弟,但也必須按市場經濟的規則辦事。雙方簽約五年,至1994年4月28日止。時間來到1994年,中糧和地方糧油公司已經脫鉤,天津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和中糧也不再是隸屬關系。雙方通過協議,中糧取得了“長城”品牌的獨家使用權,之后又受讓了“長城”商標。從此,這個“民權”酒廠經營了30多年的品牌,正式成了別人家的金字招牌!
為了繼續使用“長城”商標,民權葡萄酒廠”向中糧支付3000萬/年的使用費。那時候的3000萬可是巨款啊,僅僅一年后,“民權酒廠”就因無法負擔巨額費用,不得不注冊“民權”商標,重新開始。也就是說花費30多年,辛辛苦苦攢起來的品牌知名度,以及附在“長城”品牌下的各種國內、國際獎項、榮譽通通付之東流,等于是為別人做了件漂亮的嫁衣!
失去“長城”品牌的“民權葡萄酒廠”從此一蹶不振,2005年破產重組,之后又幾度易手,已不見往日光輝。如今提起“民權葡萄酒廠”,知道的人已經很少。而知道著名的長城葡萄酒,曾出自民權酒廠的,就更少了。民權酒廠的衰落,縱使其內部管理存在不少問題。但是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導致失去主打品牌,無疑最終掐斷了它的命脈。通過這一事件,國人第一次認識到,商標原來這么值錢。于是,不少人開始打起了搶注商標牟利的主意。
商標轉讓及各類商標服務標谷網可滿足客戶的各類商標需求,標谷內有大量優質商標可供挑選,種類齊全,好聽易記。商標轉讓標谷網經驗豐富,轉讓流程安全便捷讓您節省大量寶貴時間。在商標轉讓中,如客戶遇到任何問題,歡迎咨詢標谷網官方客服。
上一篇:川渝將進行跨區商標協作保護
下一篇:嚴打惡意與欺騙,助力品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