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22-11-01 10:43:51
百度公司將名叫“百度商標代理”的公司告上了法庭,并向其索賠500萬元。你的商標和商號都是百度,我成立一家名字也叫百度的公司,構成侵權嗎?
其實呢,已注冊的商標并不是絕對不能注冊成公司的名稱。但是,百度不行!
被告辯稱自己注冊百度商標代理公司是在2007年8月,當時百度并未榮獲中國馳名商標,而且自己公司名稱屬于合法在先注冊。因為不知到原告的涉案注冊商標,主觀上不具有侵權的故意,自己公司業務較為單一,僅涉及商標代理及注冊,與原告的業務范圍并不重合,不會引發消費者的混淆誤認。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百度商標注冊于2001年5月,根據涉案注冊商標服務的市場份額、利稅、持續使用時間、影響力等因素,足以可以認定百度商標已被我國公眾廣為知曉,在被訴侵權行為發生的2007年已經達到馳名程度。
被告在明知涉案商標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情況下,仍未經許可復制該商標使用,構成對涉案商標的侵害;被告將涉案商標作為原企業名稱字號登記使用,并將其作為公眾號賬號名稱及作者名稱,具有攀附他人商譽的故意,易導致公眾混淆誤認,構成不正當競爭。
最終,法院判決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向原告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共計60萬元。
下一篇:嚴打惡意與欺騙,助力品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