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21-04-25 11:30:36
小米造車早有耳聞,近日終究敲打落地。今年3月份小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在小米春季新品發布會上,公開調研造車。這是他人生中第四次創業,也將是他最后一次創業項目。截止至2020年底,小米造車所需投入成本的儲備金已達1080億元。看來這一次的造車之旅,勢必達成。
雷軍表示將親自帶隊,擔任智能汽車業務的CEO,成立一家全資汽車品牌子公司,主要負責開創智能純電動汽車業務。而這一次,雷軍也對外宣稱小米造車將全部由小米出資,暫時無融資計劃。
熱情的網友聽到雷軍對智能車的品牌名稱未定時,更是紛紛出謀獻策,“米袋、米西、米缸、米途、米車、米弧……”,真是有種皇上不急太監急的感覺。
雖然雷軍表示品質不能落下目前一心想要造好車,可造車周期偏長,哪怕是電動汽車最快也要3年的時間。即便品牌名稱還未定奪但雷軍團隊對商標有一定的保護意識,提前申請注冊了部分商標。企業能夠高瞻遠矚,具備極高的商標保護意識,值得借鑒。
通過企查查顯示,小米關聯公司目前已擁有與車輛相關專利共計134件,均將汽車零配件作為經營范圍登記。2021年4月1日,更有關于預設小米汽車商標品牌名的注冊申請,目前均顯示“注冊申請中”。
隨著小米造車的正式官宣,可以說,阿里、騰訊、百度、美團和小米這些互聯網巨頭都紛紛宣布下場造車。現在傳統造車主機廠,造車新勢力,互聯網巨頭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經成型,可以說電動車的競爭進入了2.0時代。
下一篇:嚴打惡意與欺騙,助力品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