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21-04-16 10:49:50
當我們在逛街時,可以看到很多的門店上都會打上自己家的商標logo,以此來區別同類產品,也可以借此來擴大自己的品牌影響力。不過越是名氣大,影響力大的品牌,在經營時遇到的問題也是非常多的,譬如商標侵權。
商標侵權對于任何一個品牌來講都是非常頭疼的,不僅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打官司,如果是一些比較難纏的侵權問題,還有可能會導致公司的品牌力下跌,市場影響力也有可能大不如前,這樣一來商標侵權造成的損失就難以估量了!
那么當我們商標權受到侵犯導致的損失難以確定時,可以獅子大開口嗎?這是不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有明確規定了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賠償數額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注冊商標許可使用費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當然獲得賠償的前提是確認商標被侵權和勝訴。那么如何確認商標是否被侵權呢?
1、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商標的;
2、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3、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4、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并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確認了侵權方有以上行為后,商標權利人可以上訴至工商局或人民法院。通過工商局行政處理商標侵權效率高,可以短時間制止對方侵權。通過人民法院是可以追訴自己受侵害的商業利益,進行索賠。
以上就是關于商標侵權賠償數額的一些科普,如您還需要了解一些其他的,歡迎致電標谷網。標谷在這里建議大家在經營時需時刻關注自身商標的狀態,當商標狀態異常后及時處理,在日常經營中,需保留好商標使用的證據,比如發票,訂立的合同,發布的廣告和產品的包裝等等,這樣一來,就算商標真的被侵權,那也可以從容的應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