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16-05-15 14:57:25
中國制造的眼鏡,出口時3美元,貼上國外品牌就變成300美元。如何讓西北五省區商標品牌“走出去”,讓“陜西制造”變“陜西創造”?這是5月14日“一帶一路”商標品牌建設交流合作論壇上的主要議題之一。
論壇活動由國家工商總局和陜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中華商標協會、陜西省工商局承辦。論壇上,陜西省工商局局長王吉德做了專題演講。
他指出,據統計,2015年底,西北五省區有效注冊商標總量比2008年增長了323%,馳名商標比2009年增長了531%;西安、烏魯木齊、天水、西寧、靈武躋身國家實施商標戰略示范城市行列;洛川蘋果、庫爾勒香梨、三江源、佛慈、中寧枸杞等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和地理標志商標享譽海內外。
但西北五省區實施商標品牌“走出去”戰略瓶頸依然存在。盡管中國很多商品數量都是世界第一,但價值上卻未必如此。比如中國眼鏡超過60%產品走向國外,并占領世界低端市場80%份額,為外國品牌做“定牌加工”,一副眼鏡出口價格只有3到5美元,但貼牌的眼鏡價格卻可以達到70到300美元。即使掌握了生產的核心技術,但營銷上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仍要受制于人,難以擺脫“打工者”的地位。截至目前,西北五省區在國家工商總局通過馳名商標認定進行擴大保護的商標數量只有303件,低于浙江一省的馳名商標數量。
王吉德表示,下一步,全省工商系統將以建設“品牌陜西”為載體,整合政府、企業和社會等各方力量,積極推動“陜西制造”向“陜西創造”轉變,進一步擴大陜西商標數量,提升陜西商標質量,促進陜西品牌企業走出去,強化商標專利權保護,為陜西經濟提質增效做出積極貢獻。
論壇上,中華商標協會圍繞“品牌+旅游”、“品牌+農業”、“品牌+廣告”三個專題分別與陜西省旅游協會、陜西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陜西省廣告協會集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陜西省工商局與中國商標品牌研究院就推進陜西商標品牌戰略實施簽署合作協議。
相關標簽: 商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