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19-01-09 10:20:57
近幾年來,代表性的商標侵權案不時見諸媒體,這些案件要么涉及金額巨大、要么歷時長久,對企業的品牌和經營造成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為了防止商標被惡意搶注及被山寨,很多知名企業使出了渾身解數,想出成百上千種防御性商標。比如雷軍除了注冊“小米”和“紅米”外,還注冊了“藍米”“黑米”等各種顏色的商標;而阿里巴巴則擁有“阿里爺爺”“阿里奶奶”等“阿里系”商標家族。
即便如此,市場上仍存在大量搶注知名度較高商標、侵犯他人在先權利、占有公共資源等商標搶注的行為。而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較復雜,第一,在商標的審查中,由于每年商標審查的量太大,又受限于商標審查人各方面的能力;第二,商標的搶注本身是一門生意,注冊的成本很低,但通過轉讓或者其他方式獲得的利益卻很大;第三,我國現行法律對惡意注冊商標的界定存在模糊地帶。
商標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當時工匠將其簽字或“標記”印制在其藝術品或實用產品上,時至今日這些標記演變成為世界通行的商標注冊和保護制度。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知識產權意識的提高,企業的商標注冊意識也日漸增強。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商標注冊申請量達361.9萬件;2017年4月1日,商標注冊標準費用下降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商標注冊的積極性。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底,我國有效注冊商標量達1798.1萬件。
商標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商標價值多少,沒有一個非常固定的判定。注冊一個類別的商標,費用只要1000多元,而轉讓價格往往可達數百萬元乃至更高。
2018年12月底,白云山(600332,SH)擬以13.89億元協議受讓廣藥集團所持“王老吉”系列420項商標專用權,其中14項基礎性商標,按照“收益法”評估,估值高達13.89億元,按照“成本法”評估,14項基礎性商標估值僅為3.68萬元。
“我國目前商標行業現狀是‘注冊量大,使用率低’,而這則源于那些商標搶注囤積的行為。”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認為。
商標對于企業來說至關重要,高額的商標轉讓費用,讓一些人看到了“商機”——搶注企業商標,再高價轉讓給原企業。許多企業在創立之初,沒有注冊商標的意識,待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時,發現商標早已被別人注冊;或是一些國際品牌還未進入中國市場,商標卻已被搶注。
雖然企業商標被侵權,可以通過法律渠道維權,但是很多案件涉及金額巨大、歷時長久,一旦陷入商標糾紛的泥潭,企業的品牌建設就會受到影響,致使企業處于被動和負面影響的局面,不利于長遠發展。因此,防御性商標便成為許多企業的選擇。所謂防御性商標,就是同一商標所有人在非同種商品上注冊同一個著名商標,以防止他人使用著名商標,造成不良影響的商標。
為了保護企業商標,許多知名企業紛紛注冊各色的防御性商標。“大白兔”奶糖的生產廠家,注冊了“大灰兔”“大黑兔”“大花兔”等近似商標;小米公司注冊了“大米”“藍米”“黑米”“紫米”“橙米”等商標;阿里巴巴則擁有“阿里爺爺”“阿里奶奶”“阿里叔叔”“阿里姐姐”“阿里妹妹”“阿里哥哥”“阿里弟弟”“阿里寶寶”等“阿里系”商標家族。
盡管注冊防御性商標在保障企業權益方面作用明顯,但也存在困局。防御商標以“保護”為目的,使用的可能性很低,因此可能面臨“撤三”風險。李俊慧表示,《商標法》第四十九條規定,注冊商標成為其核定使用的商品的通用名稱或者沒有正當理由連續3年不使用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可以向商標局申請撤銷該注冊商標。
此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有關負責人曾表示,將商標作為牟利手段,大量申請注冊商標,給我國商標制度的健康運行造成極大破壞,嚴重妨礙了市場主體的正常經營活動,損害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不利于經濟健康發展。商標局將對商標注冊各環節進行嚴密監測,在審查、異議、撤銷等各環節從嚴審查、堅決遏制和打擊惡意注冊、囤積商標等非正常申請行為。
上一篇:商標需要注冊嗎?究竟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