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18-12-19 11:00:47
時下,關于品牌的話題十分熱絡,不僅頻繁見諸于各種平臺或傳媒,而且已成為涉及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重要詞語。這不僅反映在各級領導的講話里,而且還體現在國家設立品牌節的戰略愿景中。然而,社會上有關品牌一詞的說法卻眾說紛紜,似乎與知識產權范疇的商標毫無瓜葛,商標一詞亦有淡出品牌創建戰略話題的趨勢。鑒于此,也想湊勁兒談點不成熟的管理意見,以予有志于品牌創建的的朋友們共勉。
品牌,原于古挪威文,義為“烙印”。在英語中的對應詞是“BRAND”,在權威的英漢詞典中BRAND 的 釋 義 為“TRADE-MARK”,中文譯為“商標、牌子”(見《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權威辭典《辭海》自1936年面世至今已修訂五次。直至1999年,才第一次在“品”字條目下出現了“品牌”一詞,釋義為:“品牌,亦稱廠牌、牌子,主要供消費者識別之用。品牌組成可分為兩部分,一是品牌名稱,二是品牌標志。如將其注冊即成商標。”
《現代漢語詞典》是我國使用最為廣泛的詞書,直至2005年6月笫五版中,才在“品”字條目下出現了“品牌”一詞,釋義為:“產品的牌子,特指著名產品的牌子”。
商標一詞,源于英文:TRADE-MARK。1904年清政府頒發的《商標注冊試辦章程》正式將商標一詞引入我國。之前,我國對商標所指的同一標的,普遍稱謂為“牌子”“商品牌號”“招牌”。由于這種歷史源緣,至今仍有不少人稱商標為“牌子”,“品牌”,稱著名或馳名商標為“名牌”。
商標對應的英文“TRADE-MARK”,原為一個組合詞,分別由“TRADE”(貿易,商業,商務)和“MARK”(標志,標記,牌,牌號,牌子)組合而成。正因為TRADE與MARK是多義詞,才在譯為漢語時出現了對該詞的多種譯法。現在人們在商品商標L0G0旁看到的TM,即是英文商標的縮寫。
品牌(BRAND)一詞產生之初,更多的僅用于銷售。20世紀30年代起,“品牌”開始應用于學術界、營銷界和傳播界。50年代美國學者首先界定品牌概念后,“品牌”一詞就成了全世界最熱門的術語之一。
我國引用品牌一詞的時間比較短,且對品牌的理解多源于書本上的舶來概念。美國營銷協會給品牌下的定義為:“品牌(BRAND)是一個名稱、術語、標記、符號、圖案,或者上述要素的組合,用來識別產品或服務的制造商和銷售商。”
由此再看商標法律對商標的定義:“任何能夠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商品與他人的商品區別開的標志,包括文字、圖形、字母、三維標志、顏色組合和聲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均可作為商標。”(有的國家還包括‘氣味’)這里的商品,既涵蓋有形產品,也包括無形產品的各類服務。
從以上引述的史料可知,BRAND(品牌)與TRADEMARK(商標)從源緣上講,原為同義詞,其本質功能都是區別商品或服務來源,且構成要素基本雷同。但商標是國際多邊條約共用的概念,是標識人類智慧創造成果的重要載體,各國法律均予以有力保護。而品牌一詞,盡管已成為政治經濟生活的重要語匯,目前還僅僅是著名產地標志、名特產品和著名馳名商標的俗稱。盡管隨社會經濟發展,賦予了“品牌”不少時代性新的含義,但至今既不是一個法律概念,也不是受法律保護的客體。
縱觀今日,從國務院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及不同層級的領導在不同場合的講話,再到蕓蕓眾生的各階層民眾,品牌一詞不僅是企業、組織、院校、乃至一個地區或國家,科技創新水平和綜合實力的形象認知符號,而且己經與我國現今的社會經濟生活密切關聯。
總之,有關商標與品牌的種種說法,既有不同時代語境下對相關詞語的理解不同、譯法不同的緣故,又有新興發展生態賦予傳統詞匯新的認知之原因,更有新的社會風尚價值觀念催生的理念因素。因此,不管從法律角度講商標,還是從市場營銷談品牌,了解品牌與商標的語源、語義,并能把他們與新的發展觀、經營觀、消費觀相融合,我們就會從唯物史觀的視野,做出符合信息社會語境和時代特征的客觀評述。
商標作為商品選擇的導向性來源識別標志,是品牌創建中體現智慧創意水準的關鍵性要素。從產權屬性看品牌創建,首先涉及到商標專用權屬的確立、構架、使用與有效保護。這一環又關系到企業生存拓展空間的大小,品牌含金量提純與信譽培植等。可見,缺失相關知識的支撐與運用,很難提升品牌參與市場競爭的話語權。
從經濟屬性談品牌創建,僅懂一些商標確權知識或視覺傳達設計已遠遠不夠,有關產業、產品、科技、創新、市場營銷、信息社會語境傳播及相關政策法規等知識,已經成為創建品牌認知符號工程中,必須關注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從文化屬性講品牌創建,就要從大視野,大思維,大格局去謀劃,整合資源,從零星的各種戰術性舉措上升為“品牌興企”的大戰略,下功夫促使弛名著名商標、地域性標志產品和公認的名特優產品,榮膺為消費者信任的代表性文化名片。
綜上所述,了解品牌與商標的緣源,不僅有益于品牌創建,而且對品牌創建中形成的智慧創造成果產權化意義重大。將智慧成果產權化,用產權化的智慧成果推動品牌化,是品牌興企戰略落地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