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18-08-08 10:36:51
目前,涉嫌假冒,知名商標與“山寨品牌”之爭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不少知名企業早已未雨綢繆,注冊了大量自己品牌的“山寨”商標,如可口可樂注冊了“雷碧”、大白兔注冊了“小白兔”、老干媽注冊了“老干爹”。當下,企業防御性地注冊商標并非個案。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雖然對打擊“傍名牌”行為作出了規定,但針對性不強,一些企業無奈之下只能防御性搶注與自己品牌相近的商標,以免被其他商家“山寨”。對企業來說,注冊多個商標可以有效擠壓被仿冒的空間,保護企業多年經營留下的無形資產。
注冊單個商標會耗費數百到上千元不等的資金,若要有效防止品牌被仿冒,往往需要注冊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商標。而且,即便將所有字形、讀音相近的詞匯都注冊為商標,山寨團隊仍可以通過增減字母等方式“傍名牌”,簡直防不勝防。企業防御性地注冊多個商標,并不能徹底杜絕此類現象,反而會讓企業付出額外成本。對處于成長期的中小企業來說,更是沉重。很多仿冒品牌尚未成功注冊商標,但并不影響上市銷售。按照一些電商平臺的規定,企業商家開店只需提供商標注冊證或商標注冊申請受理通知書復印件,而通常情況下商標審核時間長達7個月。換言之,即便平臺商家未能成功注冊某一商標,如果擬定多個商標輪流申請,即可長期經營。
因此,相關部門要前置治理“傍名牌”措施,強化對商標注冊的審核,以此擠壓惡意注冊仿冒商標的空間。還應暢通企業申訴和維權渠道、降低企業申訴成本。此外,有關部門還應落實監管責任,督促電商平臺不得變相為假冒偽劣品牌成長提供空間,對經常申請山寨版商標的企業或個人主體實行黑名單制度,多措并舉地遏制“傍名牌”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