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17-06-28 09:43:31
2015年3月13日,本報以《哈爾濱紅腸,亟需一張“身份證”》為題,報道了地方名吃“哈爾濱紅腸”由于沒有注冊商標,成了一道任人使用的招牌。近日,國家工商總局正式對“哈爾濱紅腸”集體商標和圖形商標批準備案,哈爾濱紅腸食品產業協會會長陳麗霞赴京取回了“哈爾濱紅腸”商標注冊證書。由此,一直被視為生產工藝的“哈爾濱紅腸”品牌將屬于我們這座城市,受到法律保護。
“哈爾濱紅腸”獲“金字招牌”
“在兩年多的申報過程中,市政府及相關單位付出了巨大努力。”陳麗霞說,從地理標志到證明商標,再到集體商標,“哈爾濱紅腸”申報團隊與國家工商總局進行了多次溝通、匯報,申報材料上百頁。直到去年11月,“哈爾濱紅腸”商標和圖形商標才正式在國家工商總局網站公示。
一直以來,人們將以肉、腸衣、淀粉、大蒜、鹽、胡椒等為主要原料,經過腌制、攪拌、灌腸、果木熏烤等工藝生產出來的外表呈棗紅色的肉灌食品,稱為“哈爾濱紅腸”。國家優質肉制品評審委員、黑龍江省肉制品加工行業專家、77歲的高級工程師石品三說,“哈爾濱紅腸”對外地人來講是一種地方美食,而對生產企業來說只是一種生產工藝,各家都會冠以各自的名字進行銷售。“有了這塊‘金字招牌’,‘哈爾濱紅腸’終于從一種工藝成為一件商標。”
六家冰城名企首批獲準使用
哈爾濱市紅腸食品產業協會副會長徐長波介紹,“哈爾濱紅腸”品牌將首先在哈肉聯、秋林里道斯、商委、老鼎豐、裕昌、一手店等6家企業的專營店使用,此后會根據企業規模、產品質量等陸續增加授權使用單位。屆時,市場上銷售的紅腸包裝上會有兩個商標,一個是“哈爾濱紅腸”集體商標,另一個是企業商標。
目前,哈市知名紅腸生產企業已經開始對“哈爾濱紅腸”商標的保護和使用等進行規范,制定了《哈爾濱市紅腸食品產業協會行為公約》《哈爾濱市紅腸食品產業協會行業自律公約》等。此外,制定地方性生產標準、出臺商標注冊匾額使用制度、研討品牌成果創新、建立追溯體系、提高產能增速等工作也已擺上案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