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17-05-15 13:42:49
5月10日,是首個“中國品牌日”。可以說由此開始了中國商標品牌向世界大秀肌肉的良機,這同樣也考驗著每個品牌的絕對含金量。不斷被拔高的品牌內涵,激揚全國的品牌企業摩拳擦掌,向世界展示最好的自身品牌。中國品牌日的創立勢必帶動中國品牌集體爭創優秀,推動品牌提升之風。
作為中國家電專業制造品牌的美菱,35年扎根用戶身邊,不僅僅是產品延續的創新突破,更在于深度探尋用戶的需求,在中國制造的基礎上,獲得了創造引流需求的沃土。2016年美菱通過智能化轉型升級,圍繞空氣、食物和水,推出“智匯家生態圈計劃”,15.7億元定向增發項目募資成功,進一步加速了美菱智能戰略的落地。美菱從最新的與意大利CANDY戰略合作開始,到巴基斯坦冰箱生產基地的緊鑼密鼓開工建設,再到品牌商標向全球注冊的步伐,美菱正在向世界傳遞中國創造的魅力,正不斷發揚中國工匠精神,主動迎接挑戰,立足中國,讓品牌走向世界。
品牌是什么?品牌是質量,是效益,是產品質量觀、技術創新觀、社會責任觀、企業發展觀的內在融合與統一。品牌就是競爭力,是生命力。而品牌和創新是密切相關的,任何品牌的活力都來自創新。品牌創新,實質就是賦予品牌要素以創造價值的新能力的行為,即通過技術、質量、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創新,增強品牌生命力。只有通過不斷注入新的科技元素,才能保持品牌的先進性;離開了創新,品牌則難免被淘汰,這是被無數品牌案例所印證了的事實。
中國是制造大國,但是品牌小國,在世界上的產品有220多種,中國產量是世界第一。但是要說大牌子,全世界排在前100名的大品牌,中國只占一個。中國設立品牌日的初衷,就是將來在前100名的大牌子里面要有大量中國品牌,讓中國品牌更受尊敬。對中國每一個消費者而言,面臨的就是如何對待中國品牌,要改變“看到英文字覺得好的不得了,看到漢字覺得低檔貨”的觀念,“海淘”“海購”等消費外溢的尷尬局面不能在重演。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品牌發展大致經歷了幾個時期:第一,上世紀80年代是中國品牌啟蒙時期,就是有些人不懂,有些人剛懂,有些人懂一點,有些人懵懵懂懂。比如上海牌小轎車不生產換成桑塔納,這就是沒有品牌意識,類似這樣的事有許多。第二,上世紀90年代的分化階段,就是在國際品牌競爭下,一大批原自主品牌倒下。不只是小牌子,很多大牌子倒下。也有一批在當時崛起了,以海爾、聯想等為代表。這一階段中國品牌呈兩極分化,一極是消滅,一極是發展。第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產品出去很多,但是牌子不行。本世紀初很多品牌面臨一個突破,像海爾在美國建廠、聯想收購IBM、華為在全球開分店、阿里巴巴紐交所上市等。過去十幾年是中國品牌在世界嶄露身手的階段,現在提出“中國品牌日”,標志著中國品牌發展到了需要整體崛起的階段。
在一些人看來,品牌是“高大上”的東西,普通人難以企及。就創新內涵而言,確有高低層次之別,其實,普通人群中的堅守和蘊含的創新潛力亦不容低估。前不久,懷著追尋工匠足跡的心思,有幸尋找到了幾位用鑿子鑿磨、用篾片織籮、用爐火鍛造鋼鐵打家什的工匠,他們的產品成為了一件件工藝品,從原始厚重中透出一種堅守,從環保結實中析出一種價值,從絲絲入扣和一錘接著一錘敲中體現出一種精神,他們的產品不因供不應求而降低質量。創新之花的綻放,需要適合生長的土壤。堅守是一種傳承,發展是目標追求,發揚光大就是創新的活力和生命力的迸發。給創新者多一些關注和扶持,善待他們的每一個“異想天開”,打造一種良性機制,就能激勵更多人釋放創新智慧。
“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創新代表著發展與進步。中國商標品牌的背后是品質,體現在做產品的人身上,就是“計利當計天下利”。質量之魂,存于匠心;品牌之優,優在專注。只有具備工匠精神、專注品質,始終瞄準創新的標谷網,才能既超越別人,也超越自己,攀登品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