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16-02-25 12:36:13
同名同姓的煩惱,相信在生活中不少人都有體會。但如果兩款車,不小心“重名”了呢?
據四川野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代理律師王齊介紹,此次四川野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起訴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重名”一案共有兩份訴訟,分別為民事起訴狀和行政起訴狀。前者是在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案由是侵害商標權糾紛,被告分別是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和四川先鋒汽車有限責任公司。該訴訟請求判令兩被告立即停止侵害原告商標專用權的一切行為;判令被告在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官方網站、先鋒企業集團官方網站以及汽車之家網站等網站首頁上刊登聲明,消除其商標侵權行為給原告造成的影響。最引人注目的是,原告要求被告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1000萬元。
而行政起訴狀則是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案由是商標爭議裁定行政訴訟。被告方分別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馬斯唐制造有限公司。訴訟請求依法撤銷被告作出的 《關于第 544927號“MUSTANG”商標爭議裁定書》(商評字[2015]第0000061313號),并責令其重新作出商標爭議裁定。
血統大不同,名氣都不小
“四川野馬”作為本土知名車企誕生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在上世紀90年代一度是汽車界廣為人知的品牌,特別是在西部地區擁有一定市場占有率,馳騁于四川的大街小巷。四川野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工會主席王建回憶道:“公司早在1986年即已申請注冊了‘野馬’商標,并后續申請注冊了多件野馬圖形或文字的商標,多年來通過廣泛宣傳和大量使用,已具有較高知名度和顯著性。當年我們生產的同批次的車型名為野馬、芙蓉和白鹿,后來因‘野馬’這一名稱更為響亮,就作為品牌保留至今。”
而福特旗下的MUSTANG車型則于1962年研發,其名稱是為了紀念二戰中富有傳奇色彩的美軍P-51型Mustang戰斗機。該車型在國內名為“福特野馬”,源于車型的英文名MUSTANG(該英文的中文譯文為“野馬”)。該車在全球范圍都頗受歡迎,并多次登上銀幕出盡風頭,近幾年才登陸國內市場。據資料顯示,這款車型進入中國后,其“福特野馬”的商標申請注冊時間為2006年6月26日。
福特方面暫無回應
“2000年左右,福特公司曾主動找上門來。”據王建介紹,當時福特公司MUSTANG車型還未在國內進行商標注冊,主動找到四川野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溝通,并提出以一定金額補償的方式來共用“野馬”商標,但雙方因各種問題未談妥而不了了之。“2011年前后,我們發現福特公司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了‘福特野馬’這一商標,按照我國《商標法》同一個名稱不能出現在2個產品上,何況兩者都是汽車產品,這給我們四川野馬帶來了很大的困擾。”王建指出,這幾年,隨著國產汽車工業的發展,四川野馬也重拾機遇、不斷壯大,其宣傳推廣區域和銷售服務渠道已經覆蓋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擁有銷售網點141家,售后網點230家。四川野馬、福特野馬兩者近似的商標極易導致相關公眾的混淆和誤認。
2月24日,四川野馬代理律師王齊表示,本案當中的商標侵權民事訴訟將于3月15日在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