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17-02-11 14:33:58
近日,中央吹向“三農”工作的又一季春風——第14份中央一號文件發布。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與探索,我國農業農村發展迎來新的歷史階段,在朝向更高臺階邁進之際,這份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政策防護網適時兜住了“三農”底線,讓農民兄弟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改革之春的“農情”溫度。正所謂沒有糧食安全,就沒有社會穩健,衡量糧食安全的基準線,就是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的水平線,關于這一點,來看看中央一號的風向標劃了哪些重點。
《意見》在要求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的內容體系中,將商標注冊和品牌保護提到了首要位置,提出“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請‘三品一標’認證,推進農產品商標注冊便利化,強化品牌保護”的工作指導方向。“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其中的“農產品地理標志”標示該產品的來源地,其特定質量、信譽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決定,如“涪陵榨菜”、“庫爾勒香梨”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符合規定產地及生產規范要求的農產品可以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志?!薄吨腥A人民共和國商標法》規定,地理標志可以通過申請注冊證明商標或集體商標進行保護。這是國際通行的做法。對優質、特色農產品實施地理標志保護,是新時期促進農業發展、擴大農產品出口、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同時,《農業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國家保護植物新品種、農產品地理標志等知識產權?!薄渡虡朔ā返谌龡l規定:“經商標局核準注冊的商標為注冊商標,包括商品商標、服務商標和集體商標、證明商標;商標注冊人享有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币虼?,產品為避免被山寨、遇“李鬼”,注冊商標才能獲得法律保護。注冊農產品商標和地理標志,是品牌化管理戰略的一部分,有利于培育地方主導產業,形成地域品牌。有了商標,不僅意味著將專屬“身份證”貼在了產品身上,而且在進入市場、打開局面的環節中如同走上了“快捷通道”,有效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商標法》規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申請商標注冊。因此,農村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均可以以自己的名義申請商標注冊。辦理商標注冊申請需要提交《商標注冊申請書》、證明申請人身份的有效證件的復印件以及其他文件。申請人可以委托商標代理機構辦理商標注冊申請手續,也可以直接到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辦理商標注冊申請手續。
近年來,農產品商標注冊和市場發展皆駛入了“快車道”,競爭日益激烈,質量良莠不齊,一些農產品供應商為賣上好價錢打起了“傍名牌”的主意,品牌造假成為困擾我國農產品市場健康發展的主要痛點。陽澄湖大閘蟹、五常大米、贛南臍橙、西湖龍井、阿克蘇冰糖心蘋果……這些知名農產品時常被“李鬼”冒名頂替。
自有品牌商標一旦被違法侵權該怎么辦?
2007年,大學畢業后的郝亞婷創立了“土而奇”禽蛋類品牌,并向工商管理部門申請注冊了該商標,不想6個月后四川一家大型農產品企業也開始啟用“土而奇”品牌。2013年,郝亞婷向四川當地的工商部門提交了舉報材料,指出這家公司涉嫌違規使用商標。不久,這家四川企業便通過工商部門表達了談判意愿,稱愿意收購郝亞婷手中的商標。經過多輪協商,“土而奇”商標最終以20萬元的價格轉讓。
按照我國《商標法》的規定,發生侵權時,權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向侵權人所在地或者侵權行為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投訴。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認定侵權的,將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侵權商品,并對侵權人處以罰款。權利人還可以向侵權人要求經濟賠償。
在鼓勵商標注冊、強化品牌保護的同時,《意見》進一步指出要“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強化風險分級管理和屬地責任,加大抽檢監測力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追溯監管綜合服務平臺”。
作為首都南大門和農業大區,已于2016年9月通過農業部組織的第一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試點單位核查,并成為全國103家首批正式授牌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之一的房山區,就“摸著石頭”蹚出了一套示范性“過河”經驗——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654321模式。
所謂654321,即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制度體系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等六大監管體系;積極廣泛采取農產品認證、基地建設、技術監管、檢測監測、標志標識管理五項措施;建立監督抽查、認證考核、全員培訓和科學指導等四項制度;強化知名企業、知名農產品和地理標志等三大農產品品牌;加強市區兩級示范鄉鎮和示范基地建設;統一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
其中,農產品監管實行了風險量化分級管理。針對畜牧、水產業發展特點和企業的軟硬件條件、管理水平不同,房山區將畜禽養殖場分為A、B、C、D、E五個風險等級,水產養殖場分為A、B、C三個風險等級,依據等級確定不同的督查、抽檢和執法頻次。
2015年,房山區投入資金590萬元,啟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監管平臺建設項目,構建房山區區級、鄉鎮和生產基地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監管系統,實現對農產品生產與流通全過程的監管。
上一篇:注冊商標網上申請即將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