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16-12-13 14:39:07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于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是漢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據統計,中國成語總量超過2萬條,生活中被人們常用的成語大概只有一兩千條。坦白來講,成語在當下是一種常被使用卻又被人忽視的語言資源。如果讓它擁有日常交流之外的價值,比如說注冊成商標,筆者認為不失為一種可行嘗試,但前路不會很順暢。具體看下文。
由于對相關法律法規的理解把握不到位,對自身商品及服務內容的涵蓋范圍及定位偏差,對相關成語的意義內涵把握不準確等,在商標注冊申請中出現了大量涉及成語商標被駁回的情況。下文就此進行簡單探討。
第一種情況是成語在注冊申請的商品或服務內容范圍內,被認為是濫用而被駁回。此種情況下,申請人申請的成語屬于生活中已長久存在或規范使用的詞語,但是用于商標注冊因詞語內涵及使用范圍限制而被駁回,因此屬于成語的濫用。
案例:這里用關于“實事求是”商標申請的案例進行簡單分析。“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一貫倡導的馬列主義理論和實踐統一的科學態度和作風。此詞既是典型的具有深刻歷史淵源的成語,又是極富時代特征的政治詞語。因為“實事求是”所具有的政治屬性,所有的此類商標申請都被易產生不良影響被駁回。

結論:并不是所有的成語都可以注冊商標的。申請人必須對成語自身含義及外延含義進行準確把握和鑒別,這對于商標申請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種情況是對成語的不規范使用,而被駁回的情況。此種情況與第一種情況的區別在于,申請人將成語進行字音、字義、字形的變造,希望依托原有成語的相關含義,結合變造后的音、形、意,突出顯示商標的內涵,達到增強顯著性的目的。就我國商標申請注冊審查的相關規定來說,對此類情況的審查較為嚴格,申請人相關商標申請被駁回的數量較多。
案例:2006年,某公司在第9類(計算機、數據設備等)商品申請注冊“隨芯所欲”商標,指定使用在筆記本電腦外圍設備等商品上。此商標申請人借用了成語“隨心所欲”的諧音與含義,將電腦設備及芯片等暗喻為“心”,同時契合了此成語的原有含義。但商標局審查認為,此商標屬于對成語“隨心所欲”的濫用,易產生不良社會影響,予以駁回。
結論:構成商標注冊中對成語不規范使用的要件在于是否會混淆人們特別是中小學生對成語中特定詞匯的認知。
第三種情況為所用成語在注冊申請的商品或服務內容,缺乏顯著性特征而被駁回。由于商標的基本特性是區分商品或者服務的來源,因此必然要求商標具有顯著性特征,能夠將產品及服務從不同的廠商中區分出來。成語是具有特定含義及使用語境的,并不一定在特定類別的商品及服務內容上具備區分不同來源的作用,或是區分作用不明顯。我國商標審查機構在此種情況下,會以缺乏顯著性特征為由,駁回此類商標申請。而申請人及代理機構對此種情形的把握是較為困難的,有時候因此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案例:2007年,某公司在第30類(咖啡、茶等)商品上,向商標局提出申請注冊“德重思弘”、“德業雙馨”、“澤心厚道”、“篤學不倦”、“厚德若水”、“慈孝于行”等6件商標,且均指定使用在第30類咖啡、冰淇淋、糕點等商品上。這六個詞語皆為標準的成語,不存在前文所述的對成語的濫用及不規范使用。且六詞含義積極正面,為前人總結的為人做事、治學修行的至理名言。2009年,商標局經審查認為,上述商標多是前人總結的為人做事、治學修行短語或是成語,在商貿活動中使用,缺乏商標顯著特征,應予以駁回。
結論:申請成語商標不但需要注意其內涵和使用的規范,而且需要考量在指定商品或服務上的顯著性問題。
除以上提到的三種情況外,模仿、變造成語的商標通過一定的行政及法律手段有可能獲得通過,但尚未出臺較為明確的審查意見。
案例:2009年,北京某公司在第41類(教育、娛樂等)服務上申請注冊“智力更生”商標,指定使用在教育、書籍出版、表演等服務項目上。商標局經過審查,認為此商標是對成語“自力更生”的更改,但與成語“自力更生”差別較大,不會影響人們對成語“自力更生”的認知,也不易產生不良社會影響,因此核準了此商標的注冊申請。筆者認為,此案中“智力更生”與前文所述“食來運轉”、“隨芯所欲”對原有成語的變造有一定相似性,但審查結果并不一致。
結論:對成語商標的審查,在實際的操作中仍然存在不一致的情況,審查的標準有待進一步的統一與明確。
總結:目前在禁止注冊商標的詞匯類目中并不包含成語,這表明成語是可以作為商標名稱進行注冊申請的。但商標要求名稱要具有顯著性,這就對成語的選擇提出了要求。此外,作為產品服務名稱來講,商標名稱要適用于經營對象,不建議為了名稱而名稱。
語言是生活的藝術,成語亦如此。商業化是不可阻擋的時代趨勢,我們期望成語在新的時代里有新的用途,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積極向上的影響。例如,在將來的某一天,在我們衣食住行所須的產品服務中,滿是以“風飛鳳舞”“美輪美奐”等成語命名的商標品牌名。
下一篇:商標起名形近字和近似字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