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16-01-13 17:31:17
“每天又冷又累,可為了老祖宗的名頭不被無良商人拿來賺錢,只好在李氏宗親會的推薦下來(茶店交涉)。”網友“湖頭有良之士”在網上上發帖稱,因李光地遭茶商搶注成商標,李氏后人不得不連續多天前往茶店交涉,其中不乏七旬老人。
昨日,記者到安溪對雙方進行采訪。李氏后人認為對方注冊“李光地”商標未經己方同意,是對李光地極不尊重;商標注冊人王慶則認為,自己是通過合法程序注冊商標,這正是對李光地及安溪茶文化的一種發揚與保護。雙方為此僵持不下。
茶葉店來了李氏后人
老人們連日耗在店里
昨日,記者來到王慶位于安溪縣城的一家茶葉店。據網帖描述,老人們就是聚集在這家茶葉店里抗議。但記者到時,并沒有看到前來抗議的老人。
“從上個月30日開始,每天都來,每天早上9點多到,下午4點左右回去。”王慶說,每次都是一輛面包車把人載過來,一共是6個人,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到了店里后,老人們就坐在店里聊天,累了就在店里睡覺,“中午出去吃飯,一般不會超過半個小時就回來了。”
記者隨機查看茶葉店監控,發現2012年12月30日、今年1月1日、2日、3日上午10點多及下午3點多,店內都有幾位老人的身影。“有的拄著拐杖過來,聽說其中一個老人還有腦血栓。”王慶有點擔憂,“老人年紀大了,萬一出了什么事,誰來負這個責任啊?”
李氏后人承認確有其事
稱自愿報名已連續8日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安溪縣湖頭鎮李光地故居,找到李氏后人了解詳情。據介紹,李光地故居現已有管委會,按支脈分為舊衙管委會和新衙管委會。
“我們到店里,是想告訴那些買茶葉的人,他這個是騙人的,不是正宗的。”李氏后人接受采訪時坦承聚集茶葉店的事實。兩個管委會均表示前去抗議的均是李氏后人自愿報名,年齡不等,有年輕人,也有七旬老人,從2012年12月30日至2013年1月6日,連續8天前往茶葉店抗議。管委會只是負責每天的車輛和飲食。
侮辱祖先且典故有誤
或撤銷品牌或交管理費
“茶葉公司未經李氏后人同意,擅自使用‘李光地’名字,還在包裝上印有祖先的頭像,這是對我們祖先極大的侮辱。而且茶葉盒上印的典故也不是事實。”舊衙管委會副會長李炳添憤怒地表示,“我們查過,安溪鐵觀音是清雍正年間發源于安溪西坪的,但李光地是康熙年間人,怎么可能將當時還沒出現的鐵觀音帶給康熙?”
新衙管委會成員李金德表態:“取消這個品牌,不然就交管理費。”李氏后人說,他們在初步交涉之后,王慶堅持自己是合法注冊商標,并已開始使用不能停下來。李氏后人于是提出,茶商既然不愿停用“李光地”商標,就得交納利用“李光地”這一名人效應的品牌管理費。
他們要求對方賠償“李光地的肖像權、名譽權、姓名權”,并明確提出要對方“每年各支付10萬元品牌使用費給舊衙和新衙”。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汽車用品商標轉讓分類屬于第幾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