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fā)布時間:2016-10-09 13:35:53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量的運動鞋制造工廠在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qū)拔地而起。依托于便利的地理位置和低廉的人力成本,其中一些成為了海外品牌的代工廠,還有一部分選擇了艱苦奮斗,創(chuàng)立自己的自主品牌。

經過二三十年的發(fā)展,目前體育用品行業(yè)產值占到了我國體育產業(yè)總產值的70%-80%,成為產業(yè)中市場最為成熟的細分領域。行業(yè)整體的發(fā)展在造就了安踏、李寧等明星企業(yè)的同時,也催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尷尬亂象,其中以假貨和山寨問題最為突出。
如果說假貨工廠是生存在見不得光的暗處,那么山寨品牌則是游走于光明和黑暗的邊緣,一方面它們擁有自己的商標和品牌,另一方面其“借鑒”意圖又過于明顯,隨時可能面臨著被山寨對象起訴的風險。
如同走在鋼索上的山寨品牌們,好像看不到自己的未來。
中國的山寨品牌由來已久,從21世紀初開始愈演愈烈。與喬丹體育不同的是,這些品牌大都定位于低端市場,瞄準三四線城市甚至鄉(xiāng)鎮(zhèn)市場的年輕消費群體,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更不會有品牌建設的計劃。它們搶占市場唯一的武器就是自己的山寨的品牌名稱或者標志。
2016年4月,來自福建的山寨品牌安可馬汀(Uncle Martian)高調召開品牌發(fā)布會,其商標和企業(yè)名稱與美國運動品牌安德瑪(Under Armour)極其相似,隨后便引來了媒體和網民的口誅筆伐。2016年6月29日,安德瑪將安可馬汀品牌所屬的福建省廷飛龍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索賠至少1億美元。
類似的品牌如阿迪王、姚明一代等都曾遭到過阿迪達斯和姚明本人的起訴,最終不得不放棄其商標和名稱。這就是山寨品牌的生存現狀:在輿論壓力和抄襲對象的起訴中戰(zhàn)戰(zhàn)兢兢。
也許在十年前或更早,由于一部分消費者的辨別能力不強以及受到購買能力的限制,類似的山寨品牌還能擁有一定的市場空間。但是在品牌和知識產權意識極大提高的今天,再加上人民普遍消費能力的提高和消費升級的趨勢,山寨品牌早已落后于時代的發(fā)展。
山寨品牌脫胎于一定的歷史背景,發(fā)展至今生存空間已經極度狹小。品牌建設和產品設計才是在新的時代中立足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