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22-08-06 11:35:06
我國2019年商標法第四次修正版明確了惡意搶注是商標注冊、異議及無效的法定事由。但就目前的商標法而言,注冊商標無效制度的絕對理由、相對理由、申請人范圍乃至訴訟性質等問題依舊不夠具體、全面,尤其是新規定的“惡意商標注冊”問題現在被劃分至絕對無效事由內,其中也還是會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個人在實際問題中具體看待解決方法。
注冊商標無效制度的設立是為了保證商標注冊制度的正當性和合法性,和注冊商標的撤銷制度并不是同種制度。是指已經注冊的商標,如果違反了商標法第四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和第十九條第四款規定的,或是以欺騙手段或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注冊的,由商標局宣告該注冊商標無效;違反商標法第十三條二款三款、十五條、十六條一款、三十條、三十一條、三十二條,自商標注冊之日起五年內,在先權利人和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宣告該注冊商標無效的制度。是指被注冊成功的商標本身不具備注冊條件,但仍取得了注冊,國家知識產權局依職權或依申請宣告注冊商標無效的制度,在實質上屬于一個“矯正”的制度。
注冊商標無效制度究其本身,是對商標權利利益分配不均衡或利益分配有誤的矯正制度。市場屬于社會公共資源,而商標權的取得在本質上則是從社會公共資源到個人獨占的轉變。
由《商標法》的規定,我們可以將注冊商標的無效事由又分為絕對無效事由及相對無效事由。
下一篇:商標一字之差會造成侵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