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類別
- 第01類
- 第02類
- 第03類
- 第04類
- 第05類
- 第06類
- 第07類
- 第08類
- 第09類
- 第10類
- 第11類
- 第12類
- 第13類
- 第14類
- 第15類
- 第16類
- 第17類
- 第18類
- 第19類
- 第20類
- 第21類
- 第22類
- 第23類
- 第24類
- 第25類
- 第26類
- 第27類
- 第28類
- 第29類
- 第30類
- 第31類
- 第32類
- 第33類
- 第34類
- 第35類
- 第36類
- 第37類
- 第38類
- 第39類
- 第40類
- 第41類
- 第42類
- 第43類
- 第44類
- 第45類
發布時間:2016-07-05 17:10:37
全世界每三件服裝,其中一件來自于中國生產。中國是十三億人口的大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裝消費國和生產國。近幾年中國的服裝業有著較大的發展。
服裝運營主要包括三個環節:研發設計、加工生產以及品牌渠道運營。服裝價值鏈上的利潤分配約為:研發設計占35%,品牌渠道運營占55%,加工生產占10%。這就形成了服裝行業的微笑曲線,設計研發和品牌渠道運營環節所獲得的商業價值遠遠高于生產加工環節。
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價值取向,品牌名稱必然要符合企業屬性,表達品牌的定位和價值,便于傳播的一體化。
一個好名字勝過1000萬廣告費 國內營銷人員常常忽視了品牌名稱的重要性。他們認為:“真正有價值的是產品本身,以及該產品為顧客提供的利益。” 不錯,產品確實重要。但是,與品牌名相比,產品就沒有那么重要了。
標谷網根據大量的案例為廣大服裝企業總結了幾點服裝品牌起名的方法:
1、以怪求勝:
21世紀是個性張揚的時代,人們不再人云亦云,特例獨行大行其道,一些前衛的服裝企業,往往注冊較“酷”的商標,以“怪”取勝,試圖一鳴(以名)驚人。
像“紅粉攻略”、“紅糖綠茶”、“布衣奇遇”、“達人地帶”、“芝麻開門”、“獨夢”、“紅粉一身” 、“西瓜太郎”、“佐治小子”、“依人宣言”、“美麗能量”。夠怪吧。乍一看根本不像服裝品牌,與其說是表達服裝,不如說是表達一種“炫”的生活主張。
因為追求“反彈”和逆向,所以不難理解,象“哥弟”地道的男人名,卻成為女裝品牌名稱;“木頭人”表達的卻是“阿甘”式的大智。
2、以“名”得名:
有以著名設計師命名,如“范思哲”、“夏奈爾”、“三宅一生”、“皮爾卡丹”、“王化”、“馬克.張”;有以服裝業外名人進行延伸取名的,如“朱時茂”、“李寧”;有以歷史名人取名,如“成吉思汗”、“訶額倫”(成吉思汗的母親)、“愷撒”、“馬可波羅”。
3、以洋求“洋”:
“美特斯.邦威”、“華倫天奴.古柏”、“佐登馬丁”、“法國勝龍”、“凱朗馳”,無不以洋求”洋”---迎合部分消費者崇洋心理。
4、按階層和目標顧客細分取名:
以階層取名:“白領”、“藍領”、“BOSS”、“城市儷人”、“格格”、“才子”、“淑女屋”、“紳士”;以目標顧客群的生存狀態取名:“與狼共舞”、異鄉人”(Stunner)、“東方夫人”、“紅孩兒”、“披頭士”、“街頭男孩”、“花花公子”。
5、按產品或行業特點取名:
“南極人”和“北極絨”---保暖內衣,所以名稱越抗寒越好;
“婷美”---“挺美”諧音,做女人當然“挺”好;
“酷性格”---彰顯男人冷酷、帥氣的一面;
“愛慕”、“宜而爽”---內衣講究“愛”和“爽”;
“圣雪絨”、“童王”、“獸王”(皮衣)---指望成為行業之“王”。
6、以動植物取名:
一般以故事較多、外觀特征突出的動物和美好象征的植物命名。“鱷魚”、“啄木鳥”、“袋鼠”、“灰鼠”、“金羊”、“七匹狼”、“海螺”、“鹿王”;“春竹”、“薰衣草”、“相思葉”、“蘋果”(Apple)。